简体中文 English 会员申请 后台登陆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中国委员会

收藏本站 294534 2020年02月27日,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纪念汶川地震五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理工大学召开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   浏览次数:2923   发布时间: 2013-05-23

 

        在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倡导和支持下,2013年5月12日-18日,“纪念汶川地震五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强震区地质灾害风险与长期效应国际研讨会”(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5th Anniversary of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Long Term Geo-hazard and Risk Consequences of Areas Struck by High Magnitude Earthquakes) 在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

        国内外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他们分别来自于中国(包括中国香港、台湾)、俄罗斯、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荷兰、新西兰、西班牙、挪威、比利时、奥地利、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大会主要围绕以下七个主题开展了交流和讨论:(1)地震滑坡调查编目与分布规律;(2)地震滑坡敏感性和危险性评价;(3)斜坡地震动响应与大型滑坡成因机制;(4)地震灾区滑坡风险评价;(5)强震后滑坡、泥石流演化规律;(6)强震区滑坡、泥石流灾害监测、预测和早期预警;(7)强震区减灾综合方法研究。58位专家做了大会报告,其中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润秋教授、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地质水文保护研究所Janusz Wasowski教授、台湾中央大学李锡堤教授、中国科学院王思敬院士、英国杜伦大学David Petley教授、日本滑坡协会Daisuke Higaki教授等6人做了大会特邀报告。会议持续6天,共举办了57场学术研讨。会议共收到国内外论文95篇。

        13日下午,荷兰乌得勒支大学Theo van Asch教授和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地质水文保护研究所Janusz Wasowski教授的共同主持了大会综合讨论与总结。专家们就“我们能从历史地震滑坡中学到什么”、“泥石流拦挡坝等工程措施是否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如果区分地震滑坡和震后滑坡”、“大型地震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地震滑坡的地形效应和其它场地效应”、“震后降雨滑坡对泥石流发生的贡献”、“震后泥石流临界降雨量的降低与恢复”、“我们能从汶川地震中学到什么以用于庐山地震避免震后地质灾害”、“如何将我们的专业知识传递给公众和地质灾害管理者”等议题畅所欲言,献计献策。

        13日晚上,与会学者又就成立国际大型滑坡研究网络召开了专题讨论会。黄润秋教授首先介绍了我国的大型滑坡研究成果和建立国际大型滑坡研究网络的初步设想,新西兰Mauri McSaveney教授对新西兰的大型滑坡进行了介绍,俄罗斯Alexander Strom介绍了中东和欧洲的大型滑坡研究成果,日本王功辉教授介绍了日本、菲律宾等区域的大型滑坡研究成果。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建立国际大型滑坡研究网络非常必要且意义重大,并就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讨论。

         14日至17日,由黄润秋、唐川、余斌、王运生、李为乐、范宣梅等分别带队,与会专家们先后赴汶川映秀、清平地区(文家沟泥石流)、安县地区(大光包滑坡)以及北川地区开展了野外考察。

         通过这次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地震诱发滑坡以及震后暴雨泥石流特征等方面的认识,有关地震滑坡特征与机制研究又有了许多新发现和新成果。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借此机会就各自的科研方法和成果进行了广泛交流,进一步提升了对震后地质灾害的认识。会议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促进了交流,增进了友谊,大会的组织工作获得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圆满成功。会议的成功举办也进一步提升了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集体合照请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