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English 会员申请 后台登陆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中国委员会

收藏本站 294525 2020年02月27日,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第五届工程地质高层论坛在桂林召开

来源: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浏览次数:1444   发布时间: 2012-05-03

第五届工程地质高层论坛在桂林召开

2012415,第五届工程地质高层论坛在广西桂林召开,论坛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倡议,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桂林理工大学承办。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极端气候条件下岩溶地区地质灾害防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思敬,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学会副主席、工程地质专委会主任委员黄润秋,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伍法权、唐辉明、杨书涛等3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论坛。国家基金委地质学部地球科学二处姚玉鹏处长、广西科技厅党组书记陈大克、桂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艳林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

与会专家围绕岩溶地区典型工程地质特征及其调查方法极端气候下岩溶地质灾害的成灾机理岩溶地区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和防治技术岩溶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等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专家认为:

1、岩溶问题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但尚未解决,且出现了新问题;近年来在极端气候影响下,岩溶地区地质灾害频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危害,工程地质学科面临新的挑战。岩溶地区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应从空间多尺度着手,与多学科交叉。论坛关键词“极端气候”如何定量化和指标化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岩溶地质灾害中岩溶水的相关特性是不容忽视的;其次在灾害防治方面,应找出岩溶塌陷的成因与规律性,及其分布具体范围,合适的监测方法,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其中岩溶分布范围的精度问题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此外还讨论了在岩溶地区广泛分布的红粘土的一些争议问题。

2、工程地质学科面临困难,学科后备人才缺乏,大学本科专业中有必要恢复设置工程地质专业,加强工程地质专业年轻人才的培养;随着科学理论与技术进步,知识创新的需要,科学和产业问题的爆发,工程地质学科的内涵需强固与明确,外延需再拓展。

3、工程地质研究应重视多尺度信息的流通和耦合,学术思想应更加活跃,兼收并蓄不同观点,也应更加开放,与其他学科交叉,引入高新技术,实现多学科融合,同时吸纳其他行业、海外学者加入论坛,促进本学科发展。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姚玉鹏处长和熊巨华教授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工程地质领域中基金项目申请和受理情况,同时指出了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与面上项目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优秀青年基金和杰出青年基金申请项目数所占比例严重偏少,工程地质学科人才队伍培养链条出现危机。建议今后应该大力加强对青年工程地质学者的培养,并鼓励他们积极申请高层次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本次会议将对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岩溶地区各种地质灾害的防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