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工程地质与地质力学专题”研讨会情况小结
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
“工程地质与地质力学专题”研讨会情况小结
(
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12年8月6~10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Brisbane)召开。来自11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代表近700人,为参加会议人数最多的国家。
本次大会以“探讨过去,揭示未来—为人类的明天提供资源”为主题,由地学展览、室内会议和野外地质考察三部分组成。会议开展了专题研讨、学术成果展讲,举办地质博览会、教育发展计划和鼓励年轻代表参加的资助计划及地学考察等活动。大会报告分为口头和张贴两种基本形式。口头报告分为主旨发言(Plenary)、主题报告(Keynote)、邀请报告(Invited)等四种形式。中国地质代表团团长、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6日上午Plenary Session 1: Resourcing Tomorrow: Meeting the needs of a growing population上做了题为“可持续发展中的中国地质学家的使命和责任”的主旨发言。
大会分为35个专题(Session),其中与工程地质和地质力学(Engineering Geology and Geomechanics)属于专题31。
与工程地质学关系密切的的几个专题分别是:
专题29地表作用与景观演变(Surfacial Processes and Landscape Evolution)
专题30 地质灾害(Geohazards)
专题32 近地和遥感技术地质信息(Geoscience Information from Proximal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ies)
专题31包括了6个子专题,分别是:
31.1 城市化过程中的工程地质挑战(Engineering geological challenges for our ever growing cities)
31.2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工程地质(Engineering geology in major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s)
31.3 采矿工程地质(Engineering geology in mining)
31.4地质灾害和气候变化影响的风险管理工程地质(Engineering geology in managing risk from geohazards and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31.5 为工程研究不断完善地质模型的发展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models for engineering studies)
31.6 工程地质与地质力学的相互关系(Interactio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geomechanics)
第34届IGC会议上的“工程地质和地质力学”等专题报告中,有如下4个热点和研究前沿问题值得关注。
1. 国家和地区多种灾害联合监测的整合和综合预警
菲律宾火山与地震研究所所长Renato Solidum Jr 博士在8月8号作了主旨发言。他就菲律宾频发的地质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滑坡和泥石流)、气象灾害(特大暴雨、台风、海啸)等,介绍了其发育和分布规律。针对这些不同类型但都危害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该国建立了统一的监测系统和预警体系。值得说明的是,该国将有关程序免费下发到县市等基层管理单位,并免费提供咨询和更新服务,调动了地方专家和群众的积极性,大打防灾抗灾的人民战争。这样做的效果是,便于全国各地方快捷方便地使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不断取得自然灾害分布和发育的实时信息。
Dr. Renato Solidum Jr geologist, Director of the Phillippine Institute of Volcanology and Seismology (PHIVOLCS)
2. 工程地质研究成果与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方案的衔接和被采纳问题
英国的Martin Culshaw教授在邀请报告 “Why are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urban geology ignored”中反思了工程地质研究大量成果不能为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政策制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结果是产生了一些大规模的地质灾害,造成了重大损失,他以Banda Aceh为例说明了这个问题。
Dmitry Frank-Kamenetsky 作了”Geologic risk assessment for St. Petersburg City area”,介绍了城市自然风险分析中需要考虑的地质风险因素,包括灾害发生和受灾体的易损性构成的关系表达式。
Dmitry Frank-Kamenetsky, Committee For Nature Us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Safety, City O,
3. 非常规能源的工程力学开采
美国的经济地质局局长Scott Tinker 在8月7号上午的主旨报告中介绍了世界能源使用分布和变化情况,尤其是对近些年来美国页岩气的开发情况进行了介绍。他的统计数据和情况介绍对中国目前新开展的页岩气研究工作很有意义。
印度的Ranjit Rath作了”An on-the-go Engineering Geological Assessment for Underground Unlined Rock Cavern Storage Facilities” 介绍了该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大型地下油库施工建设中的工程地质问题,资料比较翔实,值得中国在类似工程中的参考借鉴。
Ranjit Rath, Engineers India Ltd.
4. 多种地学资源网络数据库的建立和全球共享
英国的Martin Culshaw 教授介绍了岩土GIS在城市地质研究中的作用和发展前景。不同于一般的侧重于地形地貌规划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岩土GIS更多地融入和综合了工程地质调查信息和研究结果,是一个可以大力推广应用的工程地质信息系统。
土耳其的Atiye Tugrul 教授建立了伊斯坦布尔城市建设所需要的石材的类型数量及其供应的产地等数据库,连续搜集跟踪了城市建筑材料的类型和历年变化,为政府决策和合理开采实用城市周边的建筑石材提供了基本依据。她报告的题目”Aggregate requirements in Ystanbul,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ir solutions”
Atiye Tugrul Ystanbul University,Turkey
Ossi Lkavalko作了 “The use of Finnish national geotechnical databases in geological modelling”的报告,介绍了该国岩土数据库在地质模型建设中的应用。
中国地质科学院任纪舜院士指导下的小组成员,Jun Wang作了”Database and GIS of 1:
另外会议过程中,有关单位还穿插介绍了将于2014年9月10~15日在意大利都灵举办的第12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的筹办情况(www.iaeg2014.com)。对于2013年9月24~25日将在中国北京举办的第9届亚洲工程地质大会也进行了相应的宣传和介绍,并向研究成果卓着的一些国际工程地质学家提出了口头邀请。
本次大会对工程地质的重要启示在于:
世界研究关注点已有单个的地质工程案例分析,转向更好地服务于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政策的制定,即工程地质学家要积极参与到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决策制定工作中。
采用的工程地质技术方法更转向多种集成数据库的广泛建立和共享,以及建立收集并应用于岩土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信息系统。
对多种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更多地走向多种方法手段、多灾种的联合监测,以及专门科研机构和社会不同层面的信息共享和全方位预警。
工程地质研究成果是否被政府决策部门采纳、是否被城市规划所很好考虑等,即如何加强本学科的主动社会服务功能,也是专题会议上讨论的焦点之一。
尽管这次中国大陆仅有约13名工程地质学家作会议相关报告,但他们的发言报告还是受到了与会者的很大兴趣。现在有澳大利亚会议后续工作组织人员在与专题31有关作者联系,筹划出版工程地质相关论文集事宜。
撰稿:
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尚彦军 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