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English 会员申请 后台登陆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中国委员会

收藏本站 294534 2020年02月27日,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第七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在成都理工大学召开

来源:中国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浏览次数:2416   发布时间: 2013-06-16
 
       6月14日,第七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在成都理工大学国际学术报告厅开幕。中科院院士李廷栋、许志琴、李曙光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近300位华人地质学家参加了会议。
       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在致辞,美国密西根大学张有学代表海外华人地球科学技术学会、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致辞,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倪师军致欢迎辞。
       大会安排4个特邀报告。许志琴院士作了《青藏高原—造山的高原》的报告,追溯了板块运动和高原演化历史,论述了青藏高原隆升造山运动过程,并通过横穿龙门山精细地震反射剖面及4口科学钻探的岩芯研究,揭示了龙门山的深部结构。
       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在报告《青藏高原矿产勘查重大进展》中,介绍了“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成果,包括《青藏1:25万数字化地质图》、对青藏高原碰撞、隆起演化的认识和确认21条蛇绿混杂岩帯等一大批重大地质难题,构建了特提斯演化新模型。
美国地质调查局周义明教授和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林间教授也分别带来了《中国深海科学研究的展望与现代热液实验室的建立》以及《2008年汶川与2013年芦山地震的特征及关系》的报告。
       两天会期里,与会科学家还就青藏高原生长与资源环境效应,岩石圈结构探测及深部作用,大陆构造与动力学,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能源开采与可持续发展,勘探地球物理和勘查地球化学,地下水资源与洁净水供给,全球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地震与地质灾害,地质遗址保护、地质公园建设与可持续利用,地学研究中的分析与实验方法的前沿问题以及同位素在地质研究中的作用等十二个议题进行了163场交流研讨。李廷栋院士在分组报告中介绍了“中国地壳的基本特征与成矿规律”。
       本届大会由中国地质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香港地质学会、台湾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及环境变迁研究中心、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海外华人地球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发起,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省地质学会和我校承办,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地质学会、江苏省地质学会、西藏地质学会、陕西省地质学会、青海省地质学会、浙江省地质学会协办。
 
 
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致辞
 
 
许志琴院士作《青藏高原—造山的高原》报告
 
 
李廷栋院士作《中国地壳的基本特征与成矿规律》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