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报道: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工程地质实践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自1953年成立以来,通过几代铁路工程地质人员艰苦创业,开拓实践,为我国铁路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穿越崇山峻岭、深山峡谷,从黄土高原到荒漠戈壁、盐碱草滩,从青藏高原到内陆盆地,累计完成铁路各阶段研究及勘察近45万公里,投入运营近3万公里。他们先后为我国奉献了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第一条盐湖铁路——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世界第一条高原多年冻土铁路——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第一长公路隧道——包茂高速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西部第一长山岭铁路隧道——兰武二线乌鞘岭隧道,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多年冻土铁路隧道——青藏线风火山隧道,世界级深埋特长隧洞——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这些第一的创造,充分展示了铁一院地质工作者的风采与实力。
铁一院工程地质工作历经60年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逐步应用并发展了物探、遥感、原位测试、地应力测量、超前地质预报、地质灾害评估及相应软件,发展了同位素分析、基桩及混凝土无损伤检测等新技术与新方法,形成了整套针对滑坡、错落、崩塌、泥石流、风沙、小煤窑采空、掏沙洞、坎儿井、冻土、盐渍土、膨胀岩(土)、黄土、软土等比较成熟的勘察技术与整治措施,参与了多部国家级、省部级技术标准的编写工作。在山岭铁路、高原冻土铁路、沙漠铁路、特长隧道、特大型桥梁、大型铁路枢纽与编组站、大型互通式立交工程等方面的成套地质勘察技术达到国内或世界先进水平,全面掌握了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综合地质勘察技术,形成了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及高寒、高山地区修建高速铁路的成套创新性勘察技术,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地质勘察实力跻身全国行列一流。
建院以来,铁一院共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优秀工程勘察、优秀设计、优秀软件奖等400余项,其中国家及省部级一等奖以上10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国家金奖7项,特别是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工程地质勘察项目荣获2008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地质勘察设计金奖、西安安康铁路秦岭特长隧道工程地质勘察项目荣获国家第九届优秀工程勘察金奖。
目前,铁一院持有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咨询、地质灾害评估、智能化建筑和测绘等16项国家甲级资质证书;1995年在全国大型综合性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中,第一个通过覆盖工程勘察、设计,工程咨询、监理、总承包诸领域的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铁一院工程地质工作的地域从西北走向全国,从内地走向沿海,从国内走向国外,从铁路工程的地质勘察走向公路工程、轻轨交通、城市道路、高层建筑、水利输水隧洞、港口、机场、大型互通式立交等工程的工程地质及岩土工程勘察;从单纯工程地质的勘察领域走向地质灾害评估、工程监理与咨询和工程承包等,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铁一院工程地质工作者先后参与了郑州至西安、哈尔滨至大连、西安至宝鸡、西安至成都、宝鸡至兰州、兰州至乌鲁木齐、大同至西安等多条高速铁路的勘察任务;参与了广州、重庆、西安、太原、兰州等全国10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岩土勘察工作;承担了上海龙阳路立交、上海沪青平立交、山东济阳黄河公路特大桥、重庆万州长江公路大桥、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对外交通专用公路、溪洛渡水电站对外交通公路、连霍国道主干线高速公路、厦门市环岛路等市政工程与高等级公路的地质勘察工作。从目前规模居亚洲第一的新建编组站——武汉北编组站,到代表未来运输发展趋势的集装箱中心站——昆明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拉萨西物流中心,和大型综合性交通枢纽——西安北站等均能看到铁一院地质工作者的身影。近年来,先后进入了吉尔吉斯斯坦、加纳、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沙特、几内亚、俄罗斯等国家的现代交通地质勘察领域。铁一院地质工作者秉持“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的理念,铸就了一个个精品工程,为中国的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随着宝鸡至兰州铁路、兰州至重庆铁路的建设,又出现了新的挑战,目前铁一院正在进行西部山区高地应力下的软岩变形、第三系弱成岩的水稳性、厚层黄土的湿陷性等地质问题的基础研究。
(苗晓岐 供稿)
附:铁一院工程项目简介
★ 包兰铁路: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也是世界上罕见的穿越高大流动沙丘区的干线铁路。该段地质选线及防沙体系的成功,是我国筑路史上的创举,为世界在沙漠地区筑路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被联合国列为沙漠筑路范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 西康铁路——山岭铁路的典范:地形地质复杂,工程艰巨,开创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多项之最。其中越岭段处于华北古陆与扬子古陆两大陆台结合部的北秦岭褶皱断裂带中段,该结合部为多条东西走向断层构成的复杂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及长期发展演化,岩体组成与构造变形十分复杂。该项目获得国家优秀勘察金奖。
★ 青藏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高原、高寒、缺氧及连续性多年冻土地区最长的铁路,平均海拔4438米,其中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穿越连续性多年冻土地区550公里。针对“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三大世界性难题。铁一院主持了50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的技术攻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原冻土铁路成套修建技术。从冻土环境的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从处理措施的被动保温到主动降温,从单一的冻土防治手段到多管其下的综合治理措施,青藏铁路的冻土工程勘察设计实现了飞跃性的三个转变,我国冻土工程的理论与应用水平也一举走在了世界的前沿。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优秀勘察金奖。
世界上第一条穿越盐湖的铁路——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该铁路穿越察尔汗盐湖,从1958年至1978年,先后20年对在盐湖上修建铁路路基开展了长期大规模的科研和试验工作,经过多年艰苦工作,取得了大量科学数据和科研成果,查明了盐湖的形成环境,物理力学性质和溶洞群分布,确定了盐湖工程稳定条件,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增添了新的篇章。
★ 中国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郑西客运专线:设计时速350公里。是中国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铁一院结合项目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科研攻关,在国内外率先采用了许多自主创新成果。
★ 特长隧道 半个世纪以来,铁一院地质工作者勘察研究了铁路和公路隧道2000余座,累计长度达1600多公里,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勘察金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等多个国家级奖项。
中国隧道的里程碑——西康铁路秦岭特长隧道:全长18.46公里,最大埋深1600米,是中国隧道建造是当时已建成的埋深最大、线路最长、科技含量最高的隧道。该隧道处地层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及长期发展演化,岩体组成与构造变形十分复杂,并分布多条区域性大断层,素有地质历史博物馆之称。铁一院地质工作者首创了包括航磁、重力、放射性、音频大地电磁、电法、地震等10多种物探方法的“点、线、面结合,立体化、多层次的综合物探”法,选出了最优越岭方案和最佳长隧道位置,被誉为复杂山区物探工作的典范。
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乌鞘岭特长隧道:全长20.05公里,最大埋深1050米,是目前中国投入运营最长的铁路隧道,隧道海拔近3000米,是整个亚欧大陆桥的制高点。隧道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属新构造运动强烈活动区,穿越4条区域性大断层,地层岩性复杂,地震活动频繁,是我国地震多分区之一。地质人员采用了综合勘察方法,加强了配合施工和超前预报工作,使高地应力下的软弱围岩变形控制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世界最长的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全长1686米,位于昆仑山北麓海拔4600~4800米的多年冻土区,地形起伏大,山坡陡峻,坡面破碎,古冰川、现代冰川和寒冻风化地貌为主,区内岩层挤压褶皱严重,隧道穿越多条断裂带及多种不良地质,地质条件恶劣,被称为高原地质的“万花筒”。地质人员在此进行了多项冻土隧道科研攻关,通过分析研究多年冻土的地质和环境因素,提出了多种工程措施,保持了多年冻土的原始冻结状态,是保证工程顺利施工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