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English 会员申请 后台登陆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中国委员会

收藏本站 294447 2020年02月27日,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机构 > 正文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中国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浏览次数:4346   发布时间: 2013-05-25

 

         创办于1907年的同济大学,于1914年创设了土木工程学科,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经历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同济大学逐步发展成为土木工程学科优势高校。其中,在李国豪教授(桥梁工程)、俞调梅教授(岩土工程)和王达时教授(结构工程)等老一辈科学家和教育家的奠基下,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创立了土木工程学科的国内领先和国际知名地位;改革开放后,在项海帆教授(桥梁工程)、范立础教授(桥梁工程)和沈祖炎教授(结构工程)等的领导下,继续保持了土木工程学科国内领先地位、逐步走向国际着名行列,并且开拓和发展了土木工程防灾研究领域;进入新世纪后,逐步形成了由3名院士指导、多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为核心的工程结构抗震、抗风和抗火以及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的土木工程防灾创新研究团队。
       根据联合国的长期统计分析,每年由各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美国第一、日本第二、中国第三,其中土木工程灾害在各种灾害中占有极高的比例,而对土木工程威胁较大的灾害有:地震、台风、火灾、地质灾害、爆炸、恐怖袭击等。实验室以土木工程结构抗震、抗风和抗火为主要研究对象,准确把握国际土木工程防灾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前沿,密切结合我国重大工程建设中的防灾减灾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已有的学科优势和研究基础,积极贯彻“重视基础性研究和为重大土木工程建设服务两者的结合”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建立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理论和技术、特别是抗震、抗风和抗火理论和技术,把实验室建成为土木工程防灾领域世界一流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基地。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实验室规划实施了三阶段的发展战略,即 80年代的“学习与追赶”阶段、90年代的“提高与跟踪”阶段和新世纪的“创新与超越”阶段。在已故李国豪院士带领下,实验室在第一个10年内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努力学习和了解国际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先进技术,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我国第一座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以及边界层风洞,为我国重大工程、特别是大跨度桥梁的自主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项海帆、范立础、沈祖炎院士等带领下,实验室在第二个10年内通过与国际先进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密切跟踪本领域国际前沿和热点,建成了大、中、小配套齐全的边界层风洞群,项海帆院士申请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大型复杂结构的关键科学问题及设计理论研究,全面提升了工程结构抗震、抗风的研究水平;进入新世纪后,实验室发展进入“创新与超越”的第三阶段,特别是5年评估期内,以“985-II期建设平台”为基础,建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由四个地震模拟振动台组成的多功能振动台阵等一批防灾减灾研究试验系统,为我国从重大工程建设大国走向认识和解决相关防灾减灾重大科学问题的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一批标志着工程结构抗震、抗风和抗火领域理论创新和局部超越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工程随机系统的动力灾变与监测、桥梁抗震与减震技术、大型复杂超高层建筑抗震、重大桥梁与建筑风效应的精细化理论与方法、结构抗火及防灾等五项代表性研究成果。
       实验室依托同济大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工程(排名第一)及其4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排名第一)、桥梁与隧道工程(排名第一)、岩土工程(排名第一)和结构工程(排名第二),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战略需求和土木工程防灾学科发展的国际前沿,以地震、强风、火灾等为主要灾害种类,以高层建筑、大跨桥梁、大型空间结构和长大隧道为主要承载体,在灾场作用预测、结构效应模拟、损伤演化规律和安全性能控制等方面深入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逐步形成了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即工程结构抗震及控制研究、结构风工程及控制研究、工程结构抗火安全研究和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研究,其中,工程结构抗火安全研究是评估期内新设立的研究方向,其它三个研究方向已经设立于实验室成立之初。

         研究内容

(1)工程结构抗震及控制研究
地震波传播理论和作用效应
振动台模拟及拟动力试验技术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
长大桥梁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
结构减震、隔震及振动控制理论
(2)结构风工程及控制研究
近地风特性及大气边界层模拟
钝体空气动力学理论、实验和数值模拟
桥梁与结构气动参数识别理论和方法
结构抗风设计理论与方法
结构风致灾变机理及控制原理
(3)工程结构抗火安全研究
大空间建筑、隧道及地下空间火灾特性模拟
现代与新型结构材料高温下与高温后材性研究
高层与大跨度建筑结构抗火设计理论与方法
隧道与地下空间结构抗火设计理论与方法
火灾后结构损伤检测与可靠度评估理论与方法
(4)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研究
城市灾害危险性分析与数值模拟理论
城市基础设施灾害动力学与控制
城市基础设施健康监测理论与技术
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抗灾可靠性与优化设计
城市多种与多重灾害的工程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