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青年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
第五次青年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
各位代表:
欢迎您前来参加“第五次青年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为了方便您 了解会议内容、日程及相关信息,组委会制作了该手册,以供您参阅。若您在会议期间有任何需求,请及时与组委会秘书处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祝您在会议期间愉快!
联系电话:
刘 春:13701467853
顾 凯:13851856337
会议组委会
2016年5月6日
第五次青年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
第五次青年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5月6日至7日在南京大学召 开。本次研讨会是第三届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开展的第一次围绕某一具体主题的学术会议,会议在筹备过程中得到了工程地质领域 广大前辈与同仁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土体工程地质特 性与结构”,通过邀请领域内的青年代表作专题学术报告,就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热点问题、发展方向等开展深入交流与讨论,旨在增进同领域青年学者 之间的了解,交流学术思想,碰撞学术火花,创造合作契机,以促进学科的蓬 勃发展。我们热诚恭候各位代表来南京参加本次青年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祝各位代表在会议期间交流顺利,广结朋友,生活愉快!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承办单位
南京大学
协办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会议组织机构
顾问委员会(按姓氏拼音排序)
蔡耀军 丰明海 胡卸文 化建新 黄润秋 焦赳赳 黎良杰 李天斌 李文平 李 晓 刘丰收 彭建兵 祁生文 尚彦军 施 斌 石振明 司富安 宋玉环 唐辉明 王 清 王建峰 王中平 伍法权 武 威 许 强 许 模 晏鄂川 杨建宏 杨书涛 殷跃平 袁建新 张东升
学术委员会
主 席:唐朝生
副主席:范宣梅 李长冬 张 文 庄建琦 陈永贵 李丽慧 叶剑红 石菊松 李海坤 张春刚 王小波 王 浩 李瑞峰
委 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蔡国军 陈 宾 陈国庆 陈福喜 陈慧娥 陈永贵 崔芳鹏 董金玉 邓龙胜 邓检良 邓永锋 范宣梅 冯世进 宫凤强 胡 伟 黄波林 李 滨 李长冬 李海坤 李建光 李丽慧 李瑞峰 李生伟 李守定 李小琴 李耀华 刘 春 刘春玲 刘 瑾 刘 镇 刘晓丽 刘晓磊 刘争宏 吕 庆 阙金声 石菊松 尚 敏 孙如华 唐朝生 王 浩(中兵) 王 浩(福大) 王小波 徐佩华 徐帅陵 徐文杰 薛翊国 殷志强 杨国香 叶剑红 曾玲玲 张 彬 张春刚 张帆宇 章广成 张家明 张 明 张 文 张晓平 张中俭 赵海军 赵晓彦 郑 虎 査甫生 朱鸿鹄 庄建琦 朱兴华
组织委员会
主 席:李丽慧
副主席:范宣梅 朱鸿鹄
委 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曹中兴 常 鸣 陈 宾 陈国庆 陈 剑 陈锦剑 陈丽霞 程东幸 崔振东 邓龙胜 冯 振 高 磊 郭静芸 黄 达 黄 雨 黄 鑫 蒋 冲 孔玉侠 李根义 李厚恩 李建光 李晓春 李志清 林达明 刘 成 刘衡秋 刘晓磊 刘 莹 刘志彬 罗永红 马超锋 梅国雄 裴华富 朴春德 钱海涛 秦 冰 宋卫康 孙 萍 孙文静 孙义杰 唐 亮 汤明高 仝 飞 王东星 王琳琳 王珊珊 王学良 吴志军 徐东升 徐晓斌 许 领 薛 雷 闫长斌 杨典森 姚兆明 叶 斌 余 闯 俞 缙 袁广祥 苑伟娜 张 洁 张国柱 张 健 张璐璐 张先伟 张拥军 张 泽 张中琼 赵 宇 周福军 周 洁 周万欢 朱兴华
秘书长:刘 春 秘 书:顾 凯
会务组:陈志国 徐士康 骆晓伟 李昊达
会议服务指南
注册
参会代表可在5月6日10点至22点于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一楼大厅会议接待处完成注册,并领取会议材料。已在网上缴纳注册费用的代表可凭借缴费凭证领取发票;未缴纳注册费用的代表可在现场进行缴费并登记信息,以便会 务组邮寄发票。
会场
会场设于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一楼报告厅,距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正门约150米,距南大仙林校区地铁站约250米,距冠军楼大酒店约500米。
就餐
5月6日晚餐及5月7日午餐在南京大学教工餐厅就餐,可凭餐券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前往;5月7日晚宴设于冠军楼大酒店,闭幕式后所有参会代表一起前往就餐。
特邀报告
请作学术报告的代表于5月6日22:00前于会议接待处完成PPT的拷贝 和调试,建议版本为Office2010及之前版本。每个报告时长17分钟,提问时间3分钟,共计20分钟。为保护知识产权,本次会议不提供PPT复制服务, 如需要请直接与报告人联系。
其它
在会议期间有其它需求或问题,请及时与会务组联系。联系方式:陈志国(15996281084);徐士康(18167369697);骆晓伟(15996232853);李昊达(15950572298)
简要日程
南大仙林校区及周边地图
详细日程及学术报告安排
特邀报告学者简介
施斌
施斌,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院院长,南京大学地质工程与信息技术系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科技支撑计划、重大仪器专项和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的负责人,长期从事工程地质和环境岩土工程研究。主要学术兼职有: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协会(ISEG)常务理事(曾任副主席,2002-2012),国际结构智能健康监测学会(ISHMII)常务理事,中国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岩土工程学报》等杂志编委等。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 发表论着4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成果获国际、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七项。
梅国雄
广西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学与研究工作。04 年破格聘为南京工业大学教授,09 年-13 年兼任南昌航空大学特聘教授兼土木建筑学院院长,04年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13年获国家优 秀青年基金;14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发明专利12项、 软件着作权3项;获省级工法9项、国家级工法3项。兼任《岩土工程学报》和《岩土力学》编委;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和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理事。
冯世进
冯世进,男,1978 年生,同济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垃圾填埋场和污染土壤治理方面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作为首席科学家负责97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1项, 主持973计划课题子项1项,并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基金资助。作为负责人还主持了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等10余项省 部级课题。已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收录和待刊共30余篇,EI收 录60余篇,已授权专利10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铁道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优秀学术论文奖(2006年),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2014年)。2007年获得上海市晨光学者,2011年获得上海市浦江学者,2012年获得国家 基金委首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获得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2015年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
杜延军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助理、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工业污染地基的固化稳定修复技术、竖 向阻隔技术;可持续岩土材料研发;地埋管线与土体相互作用和减灾技术。担任国际低平地协会(IALT)秘 书长(2006.4-2009.9),美国土木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专委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学会环境岩土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环境土工专委会委员。长期从事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863计划专项子课题1项、 江苏省杰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已发表国际SCI收录论文54篇,SCI引用423次,GoogleScholar引用1107次,H-Index19,在国际着名学术交流平台ResearchGate有8000多次用户访问。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项。2015年教育部科技发明二等奖(排名1)、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6)、1997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6)。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首批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国际埃尼奖(EniAward)科学委员会2015年度、2016年度奖提名。
杨仲轩
主要从事土的基本特性和本构模拟、桩基及近海工程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 参与973课题1项。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 录论文近30篇,并在 Elsevier出版英文专着一本。部分成果分获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七) 和201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担任10多个国际专业主流期刊审稿人,包括《Geotechnique》、《J. Geotech. Geoenviron. Eng.》、《Can. Geotech. J.》等,是ASCE子刊《Int. J. Geomech.》专刊编委,并在国内外多个专业学会担任委员等职务,包括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协会深基础技术委员会(TC212) 通讯委员。
胡伟
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1981 年2 月出生,岩土力学专业,研究员。毕业于法国中央理工大 学,于2011年被成都理工大学全职引进,于2014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先后在法国中央理工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香港大学、法国农业与环境研究所、意大利萨勒诺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目前任SCI 国际期刊“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编委,国际杂志“Geoenvironmental Disasters”编委,中 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协会(ISSMGE)会员。于2013年入选国土资源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2014 年入选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长期从事大型地质灾害相关机理研究。曾先后主持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国土资源部公益性项目、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发表SCI引用论文12 篇,EI引用论文20余篇。
李长冬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工程结构与地质体相互作用及其优化、地质灾害防控。“973”计划课题骨干成员,第三届全国工程地质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 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Engineering Geology》、《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等SCI源刊审稿 人。已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 1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10项授权国家发 明专利,以第一着者出版专着1部。2014年9月到加拿大Queen’s University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先后主持或参加了“973”计划 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 20余项。获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首届“谷德振青 年科技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三峡工程移民科研优秀成果奖。
庄建琦
庄建琦,男,1982年11月生,2011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长安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地质灾害防控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项。在Engineering Geology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专利4项,入选2014年 度“香江学者”人才资助计划,获2015年度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8)。
陈永贵
陈永贵,男,1976年生。2004年获中南大学地质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湖南大学、同济大学土木工程 学科出站博士后,法国国立路桥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工程地质协会废物地质处置专业委员会(C36)秘书长、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非饱和土力学、环境地质工程方面的研究,尤其针对作为核废料处置库工程屏障 材料的膨润土缓冲性能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在《Geotechnique》、《Engineering Geology》、《Applied Clay Science》、《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国际着名SCI期刊上发表 论文40余篇,获省部级奖励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上海市浦江 人才计划、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周万欢
周万欢博士现任澳门大学科技学院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副教授。周万欢于2002 年及 2005年分别获 得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位和岩土工程硕士学位。2008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取得岩土工程博士学位。 毕业后,周博士在香港理工大学担任讲师,之后于2009年9月加入澳门大学。周博士的研究方向包括土 体材料本构模型及模拟,岩土工程解析及数值模拟,土钉加固分析,岩土室内实验以及基础工程,岩土工程模型与参数可靠性分析,微观土力学,土-结构界面分析。担任10余个国际着名岩土工程期刊独立审稿 人。周博士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50余篇论文。发表论文在Web of Science中总引用次数130次, Google Scholar中总引用次数325次。在2011年ASCE发表的论文荣获国际岩土力学计算方法与进展协会颁发的最佳论文奖。
杨典森
杨典森,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高放核废物地质储存和能源(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利用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岩土力学宏细观实验方法、岩土体多场耦合多尺度效应、地下工程长期安全稳定性分析等。目前主持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相关的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煤层气开采的院地合作项目1项和岩石地下工程灾害安全防控的973课题1项。
李守定
李守定,男,博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页岩 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秘书,岩石力学实验室技术负责人。主要从事深部地质工程、储层地质力学 试验研究方面的工作。现任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会员、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会员、 中国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
谈云志
谈云志,男,1979年9月出生,湖北阳新人,工学博士。2003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工程大学工业与民 用建筑工程专业;2003~2006年,硕士就读于三峡大学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专业,以非饱和土力学的基 本理论与应用为方向;2006~2009年,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工程力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从事特殊土方面的研究;2009年-至今,在三峡大学依然从事非饱和土力学方面的基础应用研究与相关教学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荷载与增减湿循环共同作用下压实红粘土的变形特性” (2011~2013)1项;主持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干湿循环作用下的软岩力学特征研究”1项(2011~2012)。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暴雨诱发滑坡的致灾机理、风险评估与减灾方法研究”(2009~2012)1项;参与水利部行业公益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土资源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项目2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高液限土基本力学试验及路基边坡湿热耦合数值模拟”等2项。在《岩土力 学》、《岩土工程学报》、《实验力学》等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3篇,其中被EI收录6篇、ISTP收录1篇、 CSCD收录4篇。另外,获《非饱和流变试验仪》的研究专利授权1项(第二作者)。
张泽
莫斯科国立大学地质系工程地质专业硕士,俄罗斯国立地质勘探大学(莫斯科国立地质勘探学院)地质矿物学博士。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International Permafrost Association (IPA);Permafrost Young Researchers Network (PYRN) Member;甘肃省力 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寒区工程地质、冻土力学与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博士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等6项基金项目, 已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7篇,译着两部,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5项。
叶剑红
叶剑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 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在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获得地质工程硕士学位;之后获得英国工程与物理研究委员会(EPSRC)和ORSAward资助开展博士研究工作,2012年毕业于英国University of Dundee,获 得博士学位。2013-2014年在香港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入选中组部第6批“青年千人计划”。致力于近海岩土工程、海洋土力学、土动力学、孔隙介质理论、砂土液化、波浪/地震-海床-结构 物相互作用、中国南海钙质砂力学属性、以及有限元数值计算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发表SCI论文22篇, 总被引273次(基于Google Scholar统计),最高单篇被引79次,H因子8。目前,担任SCI期刊Bulletin ofE 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B编委,是国际、国内20多个期刊的审稿人。
查甫生
查甫生,男,1978年生,安徽枞阳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合肥工业大学“黄山青年学者”。2007 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获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环境岩土工程与非饱和土等方面的科研与 教学工作。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项安徽省国土资源 科技项目等多项纵向课题的研究工作。在《Natural Hazards》、《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等学术刊 物及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学术论文近60篇,其中已被SCI和EI收录的第一作者论文20余篇。担任过《Engineering Geology》、《Natural Hazards》、《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中南大学学报》等期 刊审稿人。
王琳琳
法国综合理工学院博士,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教授。王琳琳博士一直从事岩土材料多场耦合、 多尺度基础研究工作,在放射性核废料深地质处置、页岩气开发、煤层气开采、地下岩盐储库等工程实践方面具有一定的积累。基于在细观尺度对泥页岩水、力特性实验、模型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王琳琳博士 获得了法国岩石力学学会颁发的2014年度PierreLonde奖。另外,申请人提出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与 环境扫描电镜相结合的细观实验力学新方法;介绍该方法的论文发表在实验力学着名杂志Strain上,并被 该杂志评为2014年度最佳论文。
曾玲玲
曾玲玲,福州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副教授,主要从事天然沉积土的物理力学性状与微观结构的研究, 在相关研究领域发表了与土结构性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 25 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Géotechnique、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Applied Clay Science、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等 期刊上发表SCI/EI收录论文18篇。2014年入选中共福建省委首批特支人才中的青年拔尖创新人才计划;2015年入选福州大学旗山学者人才计划;2016年获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唐朝生
唐朝生,男,1980 年生,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工程 地质与城市环境岩土工程方向的研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三 届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2012年“Richard-Wolters奖”中国唯一 提名人选,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获得者,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一届谷德 振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 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入选者,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计划入选者。已发表SCI、EI等学术论文100 余篇,基于Google Scholar数据统计总被引超过1000次,单篇最高被引199次,申请发明专利7项。
参展商
北京德严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南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库仑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会议手册电子版请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