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English 会员申请 后台登陆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中国委员会

收藏本站 294475 2020年02月27日,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青年工作委员会 > 正文

第六次青年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

来源: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浏览次数:698   发布时间: 2017-07-13

1. 会议简介

       第六次青年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将于2017年7月在成都理工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是第三届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开展的第二次围绕某一具体主题的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着重围绕复杂条件下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与风险评价的最新研究进展、热点问题、发展方向等开展深入交流与讨论,届时将邀请领域内的优秀青年代表作专题学术报告,同时为了增进同领域青年学者之间的了解,展示学术思想,碰撞学术火花,创造合作契机,除了学术报告外,研讨会还安排了圆桌讨论和自由报告时间,我们诚邀本领域的青年专家、青年学者、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与会交流、研讨,共同促进学科的蓬勃发展。

 

2. 会议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7年7月21日-23日(7月21日全天报到)

地点: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会议主题与形式

主题:复杂条件下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与风险评价

o 强降雨作用下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与防治

o 强震触发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及震后地质灾害演化

o 复杂条件下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价

形式:为了给青年学者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学术交流环境、碰撞学术火花,本次研讨会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特邀报告\学术报告\圆桌讨论

 

4. 顾问委员会委员(按姓氏拼音顺序)

程谦恭 陈晓清 戴福初 丰明海 范文 胡新丽 胡卸文 胡瑞林 化建新 黄润秋 黄雨 何平 何思明 贾永刚 焦玉勇 孟兴民 凌贤长 李文平 李晓 李世海 兰恒星 彭建兵 裴向军 秦四清 祁生文 隋旺华 尚彦军 施斌 石振明 司富安 宋玉环 唐辉明 唐春安 唐川 汪稔 王清 王家鼎 王中平 伍法权 武威 许强 徐能雄 杨书涛 殷跃平 袁建新 叶为民  张利民 张永双 张茂省 周翠英

 

5. 学术委员会

o 主 席:唐朝生

o 副主席:

范宣梅 朱鸿鹄 李丽慧 陈永贵 李长冬 庄建琦 石菊松 叶剑红 李海坤 张春刚 张文 王小波 王浩 李瑞峰

o 委员:

郑虎 查甫生 朱鸿鹄 庄建琦 朱兴华 欧阳朝军 蔡国军 陈宾 陈国庆 陈福喜 陈慧娥 陈永贵 陈立伟 崔凯 崔芳鹏 董金玉 邓龙胜 邓检良 邓永锋 范宣梅 冯世进 宫凤强 胡伟 黄波林 李滨 李长冬 李海坤 李建光 李丽慧 李瑞峰 李生伟 李守定  李小琴 李耀华 李孝波 廖昕 林达明 刘桂卫 刘春 刘春玲 刘瑾 刘镇 刘晓丽 刘晓磊 刘争宏 吕庆 裴华富 阙金声 齐干 石菊松  尚敏 孙如华 孙文静 孙义杰 谈云志 唐朝生 唐亮 王涛 王新刚 王小波 王浩(中兵) 王浩(福大) 魏厚振 吴志军 许冲 许领 徐晓斌 徐佩华 徐帅陵 徐文杰 薛翊国 殷志强 杨国香 叶剑红 俞缙 曾玲玲 张彬 张春刚 张帆宇 章广成 张家明 张明 张文 张晓平 张中俭 张国柱 张先伟 张向阳 张泽 周公旦 周罕 赵海军 赵晓彦 赵宇

 

6. 组织委员会

o 主 席:范宣梅

o 副主席:李丽慧  朱鸿鹄

o 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曹中兴 常鸣 陈剑 陈锦剑 陈丽霞 陈宏信 程东幸 崔振东 冯振 邓茂林 高磊 郭静芸 郭晓军 黄达黄鑫 黄健 蒋冲 孔玉侠 李根义 李厚恩 李晓春 李志清 林达明 刘成 刘衡秋 刘莹 刘志彬 罗永红 马超锋 梅国雄 蒙廖 彭铭 朴春德 钱海涛 秦冰 宋卫康宋东日 苏立君 孙萍 孙文静 孙义杰 唐亮 唐然 汤明高 仝飞 王琳琳 王珊珊 王学良 王伟 吴志军 徐东升 徐晓斌 薛雷 闫长斌 杨典森 杨虎峰 姚兆明 叶斌余闯 俞缙 袁广祥 苑伟娜 张洁 张国柱 张健 张璐璐 张拥军 张泽 张中琼 赵伟华 赵涛 郑路 周福军 周洁 周万欢 周家文 周燕国 朱星

 

7. 会议地点及校园地图

o 会议地点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东三路1号

o 会议注册地点
7月21日:怡东国际酒店大厅
7月22日:SKLGP学术报告厅旁
 
o 校园地图
从校园大门(西南门)或怡东国际酒店前往研讨会会场 ( 1.6公里) 步行约15~20分钟,也可乘坐校内公交车“小白龙”到“珙桐园”下车。此外,校内随处可见ofo,Mobike等共享单车可供使用。
 
8. 会议时间及安排
    会议时间:7月21日-23日

 

会议简要日程:
 

2017年7月21日

10:00-22:00

报到注册(怡东国际酒店大厅)

2017年7月22日

7:30-9:00

报到注册(SKLGP学术报告厅旁)

8:30-9:00

开幕式

9:00-9:10

合影留念

9:10-10:30

特邀报告

10:30-10:45

茶歇

10:45-12:30

特邀报告

12:30-14:00

午餐及午休

14:00-15:20

特邀报告

15:20-16:40

学术报告

16:40-17:00

茶歇(更换会场)

17:00-18:10

圆桌讨论

18:10-18:40

闭幕式

19:00-

晚宴(怡东国际酒店餐厅)

2017年7月23日

全天

会后考察

 

 

第六次青年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具体日程安排

 
 

7月21日 星期五

地点

 

10:00-22:00

报到注册

怡东国际酒店大厅

 

7月22日 星期六

地点

 

07:30-09:00

报到注册

SKLGP学术报告厅

 

08:30-09:10

开幕式及合影
主持:范宣梅

SKLGP学术

报告厅

 

大会特邀报告
主席:吴志军,刘晓磊

 

时间

报告人

工作单位

报告题目

地点

 

09:10-09:30

许 强

成都理工大学

浅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

SKLGP学术报告厅

 

09:30-09:50

李世海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工程地质灾害预测可以用人工智能吗?

SKLGP学术报告厅

 

09:50-10:10

李彦荣

太原理工大学

黄土地质与地质灾害:以山西为例

SKLGP学术报告厅

 

10:10-10:30

黄 达

重庆大学

考虑拉剪-摩擦衰减的地震滑坡动力学模型及数值模拟

SKLGP学术报告厅

 

10:30-10:50

茶歇

SKLGP学术报告厅

 

大会特邀报告
主席: 唐朝生,张文(吉林大学)

 

时间

报告人

工作单位

报告题目

地点

 

10:50-11:10

朱鸿鹄

南京大学

滑坡变形光纤监测技术的新进展

SKLGP学术报告厅

 

10:10-11:30

张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深部硬石膏质能源储库洞室群稳定性研究

SKLGP学术报告厅

 

11:30-11:50

许冲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5年尼泊尔Mw7.8地震滑坡及其与2008年汶川(中国)Mw7.9

地震滑坡的比较

SKLGP学术报告厅

 

11:50-12:10

周公旦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泥石流全动力过程数值模拟及风险分析

SKLGP学术报告厅

 

12:10-12:30

许领

西安交通大学

黄土结构力学效应及其对流态型滑坡的意义

SKLGP学术报告厅

 

12:30-14:00

午餐,午休

银杏餐厅

 

大会特邀报告
主席:吴礼舟,丁选明

 

时间

报告人

工作单位

报告题目

地点

 

14:00-14:20

周家文

四川大学

山区暴雨滑坡诱发泥沙补给突变下的

山洪泥石流灾害研究

SKLGP学术报告厅

 

14:20-14:40

刘春

南京大学

滑坡大规模离散元模拟方法研究

SKLGP学术报告厅

 

14:40-15:00

王栋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川藏铁路沿线地质特征及灾害风险

SKLGP学术报告厅

 

15:00-15:20

范宣梅

成都理工大学

由2017年“6.24”茂县新磨村滑坡引发的一些思考

SKLGP学术报告厅

 

学术报告
主席:王小波,刘秀伟

 

时间

报告人

工作单位

报告题目

地点

 

15:20-15:28

王迎超

中国矿业大学

深长隧道突水灾变演化规律与风险评价

SKLGP学术报告厅

 

15:28-15:36

李刚

中铁二院

基于西原模型的滑坡预报理论研究

SKLGP学术报告厅

 

15:36-15:44

张泰丽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台风暴雨条件下类土质滑坡降雨入渗规律分析

SKLGP学术报告厅

 

15:44-15:52

赵涛

四川大学

地震荷载作用下滑坡的诱发及运动过程研究

SKLGP学术报告厅

 

15:52-16:00

蒙彦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珠三角地区岩溶塌陷类型及监测预警

SKLGP学术报告厅

 

16:00-16:08

马海涛

中国安全生产

科学研究院

边坡雷达技术在滑坡救援中的应用

SKLGP学术报告厅

 

16:08-16:16

徐东升

华中科技大学

复杂条件下泥石流边坡的光纤光栅监测与风险分析

SKLGP学术报告厅

 

16:16-16:24

张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于MIMO的高陡岩质边坡监测预警雷达

SKLGP学术报告厅

 

16:24-16:32

吕庆

(魏振磊)

浙江大学

泥石流分流虹吸排水技术

SKLGP学术报告厅

 

16:32-16:40

伏坤

中铁二院

铁路基础设施自动监测预警系统

SKLGP学术报告厅

 

16:40-17:00

茶歇(转换分会场)

SKLGP报告厅

 

17:00-18:10

圆桌讨论

分会场

 

17:00-18:10

强降雨作用下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与防治

主席:欧阳朝军,李志清

SKLGP报告厅

 

17:00-18:10

强震触发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及震后地质灾害演化

主席:许冲,刘桂卫

会议室318

 

17:00-18:10

复杂条件下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价

主席:朱鸿鹄,王迎超

会议室216

 

18:10-18:40

闭幕式

讨论总结:各议题主席   点评:李世海   大会总结:李丽慧

SKLGP报告厅

 

19:00-

晚宴

嘉宾代表讲话:何文秀,李育超

怡东国际酒店2楼餐厅

 

7月23日 星期天

地点

 

08:30-18:30

北川地震遗址、纪念馆和滑坡考察

北川县

 

08:30-18:30

震后清平文家沟泥石流及治理工程考察

绵竹市清平乡

 
 

 

 9. 野外考察安排
线路1:北川地震遗址、纪念馆和滑坡考察
8:30从怡东酒店出发,约3个小时车程,预计11:30到达北川,在北川宣教中心用餐后,12:10-16:10进行野外考察,考察内容包括县城北东侧断层及地表破裂带、北川老县城、王家岩滑坡、新北川中学滑坡、9.24泥石流和地震纪念馆参观。考察结束后返程,预计18:30返回酒店。
 
o 滑坡考察简介
北川的致命性滑坡:三起致命性的滑坡在北川造成了严重损害:王家岩滑坡,新北川中学滑坡和唐家山滑坡。汶川地震引起的唐家山滑坡坝蓄水了地震灾区最大的堰塞湖,估计量为3.0×108m3,潜在的灾难性溃坝对下游城镇包括四川第二大城市绵阳市,约250多万人曾造成严重威胁。为了防止潜在溃坝洪水风险,政府部门和现场专家决定在坝体上修建溢洪道,降低库水位,于2008年6月10日开始排洪,目前该坝体经过多年河流冲刷,已经基本消失。
王家岩滑坡:2008年汶川地震在四川北川县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根据数据显示,王家岩滑坡覆盖面积大,地震引发的山体塌方几乎覆盖了整个县城,王家岩滑坡导致北川县医院、计生委、公检法、小学和商业居民区等大面积房屋被埋,造成约1600人死亡。王家岩滑坡位于北川湔江河沈家包山坡下,该滑坡体长290m,宽240m,厚度15m,面积69600m2,体积约300万m3的滑坡体发生了近两倍的水平位移量,垂直坡度在30-55度左右,地势较陡峭,坡体上陡下缓。
9.24暴雨泥石流:2008年9月24日汶川地震区中心位置的北川一带突降暴雨,导致区域性泥石流的暴发,位于北川老县城附近的西山坡沟暴发大规模泥石流过程,泥石流冲入县城,几乎全部淤埋老县城,给今后北川县城遗址纪念馆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原北川中学后山任家坪沟暴发泥石流,掩埋村庄和原北川中学宿舍区,并直接威胁其下游居住有300多人的灾民安置区。这次9.24暴雨泥石流灾害导致了42人死亡、失踪,由于通往乡村道路几乎被泥石流全毁,使4000多人被围困山里。此外,沿湔江等河流两岸新暴发的泥石流比比皆是,多处堆积扇对主河道造成顶托,加之河流泥沙含量高,水位上涨快速,使两岸低地居民安置区被洪水淹没和道路毁坏等受到严重威胁。
 
o 北川地震遗址、纪念馆简介
北川地震遗址位于四川省北川县,东接江油市,南邻安县,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平武县,面积2867.83平方公里。地震遗址博物馆景观是由点、线、面组成的山、水城景观系统,具体可分为周边山体景观面、县城遗址景观带、龙尾山景观带、堰塞湖景观带等,主要景观节点有三倒拐、河流交汇处、龙尾山等。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由北川老县城、唐家山堰塞湖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区域等组成的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地震遗址区,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漩坪乡和禹里乡境内,因处在汶川特大地震宏观震中,具有地震灾害类型全面、工程破坏类型最多、次生灾害类型典型等特征,是“5·12”地震遗址的核心区。不仅有极高的科研价值,而且还是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传承羌族文化的载体,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研究地震灾难成因、提升防震减灾能力的基地。
 
线路2:震后清平文家沟泥石流及治理工程考察
8:30出发,约3个半小时车程,预计12:00到达绵竹市清平乡, 在当地用餐后,12:40-16:10进行野外考察,考察内容包括文家沟泥石流堆积区,文家沟泥石流治理工程。考察结束后返程,预计18:30返回酒店。
 
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滑坡及泥石流简介
文家沟位于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绵远河左岸,地处汶川地震极震区。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并在文家沟内诱发了巨型高位基岩顺层滑坡,形成了文家沟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该滑坡在地震强大外力作用下失稳破坏下滑,初始方量为2.75×107 m3。下滑岩体在滑动中多次与山体碰撞,两者解体后转化为碎屑流。高位碎屑流沿着文家沟沟谷倾斜而下,并在1300m高程附近沟道内集中堆积了约3×107 m3破碎较为彻底的碎屑流堆积物,由此形成了1300m平台。
文家沟滑坡水平运动距离为4022 m,垂向运动高差为1443 m。巨量松散固体物质堆积于山麓斜坡上和沟道中,据统计,文家沟滑坡遗留堆积物约5.26×107 m3。
文家沟地处三大季风相互交替影响的集中地带,该处强降雨事件频繁发生。而巨量松散堆积物为强降雨条件下泥石流灾害的爆发提供了丰富的物源。由于1300m平台以上为约4km2的盆状地形,为文家沟泥石流爆发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因此,在震后这几年每年汛期的强降雨过程中,文家沟多次爆发大型、特大型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沟口清平场镇的安全。在众多大型灾害中,最为典型的一次当属发生在2010年的8.13特大泥石流灾害:由2010年8月12日18时至13日4时的局地大暴雨引发了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表水底蚀和侧蚀沟谷松散堆积物,并逐渐在沟内形成深大、陡峻的深槽;造成了淤平绵远河长达3.5 km,主河道被迫向场镇推移300余米,大范围损毁并掩埋清平乡场镇的灾害。
文家沟滑坡及泥石流治理工程简介
为了确保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展文家沟泥石流全面治理工程。经国内各方面专家多次讨论及论证,最终确定采用“上游水沙分离、中游固底护坡、下游拦挡停淤”的系统综合治理思路,具体思路为:
(1)为保护1300m平台处巨量的松散堆积物,设计中充分利用其西侧存在单薄山脊和一号支沟的地形条件。即将上游地表水流通过引水隧道导流到一号支沟,尽可能消除启动泥石流的水文条件。“水砂分离”主体工程由引水隧道、积水沉砂池、4号和5号拦砂坝构成。在1300m平台上游修建的4号和5号拦砂坝,用于拦挡从上游三号、四号、五号、六号支沟流出的固体物质。在4号拦砂坝外侧(南侧)修建积水沉砂池,使从4号拦砂坝流出的水流沉淀变清,并引流进入引水隧道。
(2)为保护1300 m平台下游松散堆积体,设计采用固底护坡工程来防止水流的继续冲刷。即先采用大块石对已经形成的沟谷进行填充,随后在表层铺放钢筋石笼形成柔性排导槽。这一设计利用钢筋石笼具有一定柔性的特点,可以自行补偿修复排导槽底部因被水流掏蚀而形成的空洞,能尽可能杜绝排导槽失效的发生。
(3)为增强文家沟下游清平场镇的安全性,设计在文家沟下游设计修建了1#、2#、3#格栅坝或梳齿坝。运用格栅坝或梳齿坝拦粗排细功能,可实现松散固体物质在下游沟口开阔宽缓地带就地停留,防止上游因引水隧道堵塞等原因产生的泥石流冲出物直接威胁或淤埋清平场镇,进一步确保场镇安全。
该治理工程于2011年汛期前竣工,在随后的强降雨事件中,流域内上游的降雨汇流至中部集水沉砂池后经引水隧洞流向下游,使流经1300m平台及其下游的汇流量大大减小;与此同时,1300m平台下游堆积区的固底护坡和柔性排导槽工程,保障了该堆积区松散堆积物在强降雨作用下不再启动。泥石流的发生模式也从治理前由上游支沟泥石流汇流侵蚀中部(1300m平台)巨量碎屑堆积物形成大规模泥石流,转变为治理后仅在1300m平台上游各支沟暴发小规模泥石流,1300m平台的巨量堆积物未再启动,大型泥石流风险得到有效地控制。 
下载会议手册电子版请点击下面链接